我們有什麼不一樣?~淺談海外創作者的特異之處~(上)
文/RY ( VOCALOID推廣噗 ) 首先,文中所指的「海外」是指相對日本(含離島)而言的其他地區,包含台灣在內,而住在日本國內的外國人也算在內,例如最近到日本留學的cillia,反例是定居在美國的うたたP跟暫居中國的謝謝P。 語言是所有相異點的根本 聆聽異國語言的歌曲時,是不是經常被他人問道「你又聽不懂為什麼還要聽」呢?放在VOCALOID也是一樣的,語言造成的隔閡是現今仍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。 由於VOCALOID仍算在ACG文化的範疇,加上日本本身就是發源地的緣故,使得日語成為VOCALOID中的主流語言,而台灣屬漢字圈的一部份,對日語的接受度相對其他語系的使用者還來得高。 相信大家看到標題滿是外語的歌曲後就不想點開了吧?如果不是本身為該語言的客群,絕大部分的聽眾都不會主動尋找外語VOCALOID歌曲來聽,畢竟光是日本就聽不完了。 即便現在開放同好提供字幕翻譯的風氣逐漸流行,其他外語VOCALOID歌曲也仍不是首選,加上相關資源大多還是英文,筆者非常能夠理解看到ABC就頭痛的心情。 正因為視聽標準如此高門檻,在解析歌曲的過程中發現「我們如此相似」時會特別欣喜,瞬間沒有了語言的隔閡。 做為印尼電音第一把交椅的REDSHiFT,他們所創作的〈4U〉正是筆者大受感動的歌曲之一,雖然印尼文歌詞沒辦法聽懂,但影片本身的MV有補足那份缺憾——「如果能讓你感受到快樂,那就是我的快樂。」 〈4U〉 尚未接受商業化的洗禮 除了日本之外,海外VOCALOID圈並沒有發展出一條成熟的商業音樂之路,一來是文化小眾,二來是海外創作仍以同人的規模來進行創作,也就是仍偏重角色,音樂性與調聲普遍不佳。在看重角色、不注重品質的風氣之下,讓許多人終究還是回頭選擇聆聽日本VOCALOID歌曲。 但話說回來,商業出道到底是什麼樣子?跟唱片公司簽約、出CD就是商業出道了嗎?據筆者所知,就只有Crusher-P接近這發展;17年底出了一張以〈ECHO〉為首的個人商業專輯「CONCIENTIA」,該歌曲也曾在15年收錄在「 PRESENTS THE BEST OF GUMI from Megpoid 」跟「 EXIT TUNES PRESENTS Entrance Dream Music 2 」中。 Crusher-P真...